当一个男人出生时,他或她会自动地被安置在一个拥有相同生活模式和价值观的特定社区。父母、其他家庭成员、同龄人、媒体和老师帮助塑造了这些个人的“世界”。一些行为方式、符号和信仰都植根于他们的文化中,任何分歧都会造成不安和恐惧,因为未知的事物似乎充满了危险。当说到学习一门外语时,一切都很奇怪,会让人联想到本土文化。

认为人们对英语社会没有多少了解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每个人对待语言都有一套态度和刻板印象。正如Stern(1992:215)所指出的,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帮助克服这些偏见,这些偏见能够成功地将学习者引向目标文化。学习者在自己的文化模式中感知目标文化的倾向,往往会导致两个群体成员之间的误解。这是文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这些差异,使学习者认识到不同的符号和形象,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产品和价值观。

以下列出了影响外语和文化习得的几个社会文化因素:

  • 态度。学习者在接触新语言时,对其使用者没有一般的了解。真正的事实是,他们自己带有某些假设,这可能使他们无法“接受目标语言的现实”(Stern 1992:205)。这些态度正在被学习者生活中的社会所塑造。他们学习目标语言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它们是正的还是负的。如果一个学习者对语言和文化有良好的态度,他或她可能会比一个带着消极态度的人更有动力学习语言。
  •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被定义为错误的信念、“过于简单化和笼统的假设”(Brown 1994:166),它们对外语学习有影响。他们可能鼓励或阻止研究它的尝试。Brown(1994:165)总结道:“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世界观的偏见中,我们以一种过于简单化的方式描绘其他文化,将文化差异归纳为夸张的类别,然后我们把一个文化中的每个人都视为具有相应的、刻板的特征。”他们可能会对社区造成伤害,这是对他们文化的错误假设的来源,并对其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刻板印象可以增强一个人对外语文化的习得能力,使他能够认识到刻板印象的积极影响。
  • 社会距离。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通常会有隔阂,这种不同被称为社会距离。在Brown(1994:176)之后的陈述这一现象指的是“两种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上的接近,它们在个体中产生了联系”。(Schumann, 1994:178)已经证明,社会距离越大,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和第二文化的难度就越大。

尽管看起来有些讽刺,但沉浸在第二语言文化中也有危险。虽然似乎处于“社会距离”的另一端,但仍然存在文化冲突的危险。正如Mead(引用Valette, 1996:179)所言,沉浸在目标文化中的学生很可能会把自己置于一个优越的位置,“我们-他们的位置”是一种语言和文化比另一种更好。为了避免双语和双元语言所提供的陷阱,学生们应该学习第三种语言,这必然会抵消所有的比较和优势。

这些因素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因素,教师有责任找到应对它们的方法,并启发学习者对目标文化的真实印象。解决学习者感知偏见的方法之一是将适当的文化目标成功地应用到语言课程中。